清晨6時許,霍山縣諸佛庵鎮上谷村, 67歲的秦承華輕手輕腳地起床,手腳麻利地收拾好家里衛生,再去廚房煮上半鍋雞蛋面條。
這會兒功夫,住在東屋71歲的大姑子江光芝也醒了。秦承華一邊哄著她穿好衣服,一邊拿梳子幫她梳理好頭發。侍候她洗臉、刷牙,再去廚房端來已經煮得軟糯爽滑的面條。等江光芝吃完早飯,秦承華已經從菜園忙活一通回來了……每天早上都會出現的這一幕情景,自從秦承華嫁過來,已經持續了46個年頭。
“她不是老傻,她是我老姐”
71年前的一個冬夜,霍山縣諸佛庵鎮上谷村村民陳繼英已經入睡了,恍惚間聽到后門外有嬰兒的啼哭聲,她趕忙推醒了熟睡的丈夫江國禎,兩人驚訝地發現后門口放了一只舊竹籃,里面有一個裹在襁褓中的女嬰。
“好歹總是一條性命,被親生父母扔了一次,咱不能再扔第二次?!标惱^英對老伴說。就這樣,這個女嬰就成了夫婦倆的第一個孩子,取名江光芝。
可夫婦倆很快發現,江光芝的智力發育有很大問題,隨著年齡漸長,孩子的精神障礙也越來越明顯。天長日久,村里孩子習慣了叫她“老傻”,但秦承華總是一遍遍地更正他們,“她不是老傻,她是我老姐?!?/span>
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上谷村成為該縣43個貧困村之一。秦承華家現在的房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蓋的,雖然年代久遠了些,但在秦承華的辛勤操持下,里里外外收拾得清清亮亮。屋外的小菜園里,竹架上掛滿了豇豆,水靈靈的黃瓜滿是小刺……屋里屋外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出女主人是位持家過日子的好手。農家生活沒有大富大貴,大悲大喜,只有平淡如水,歲月綿長。
坐著說話時沒發覺,秦承華站起來沏水端茶時才看到她的腰都快彎成了60度,走路時只能佝僂前行?!安坏K事,年輕時上房搬紅薯時摔壞了腰椎,家里事多,一直也沒正經看過醫生,身子一拖就成了這樣。年紀大了,隨它去了?!?/span>秦承華自我開脫的笑容里滿是對人生坎坷的寬容與接納。
說話間,里屋走出一位身高不到1.4米的老年婦女,穿著輕軟棉綢短袖上衣,腳下是手工納制的布鞋?;ò锥贪l被修剪梳理得整齊平服。江光芝整個人看上去清清爽爽與常人無異,只是眼神有些呆滯木納。
“老婆婆過世前總是叮囑我們,不能虧待了老姐,說她精神不好不是故意的,只是頭腦不夠用,讓我們拿她當個小孩子養?!?/span>秦承華說。
“虧待她,我心里過意不去”
由于江光芝生活不能自理,一到夏天,秦承華每天都要哄著她洗澡,隔兩天還要幫她洗頭。“你要不幫她洗,她自己也不知道照顧自己。有時候洗澡水都把她倒好了,一轉身又找不到她人影了?!?/span>
“這么多年了,我們家條件也不好,我只能說,我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不會說我吃干的讓她吃稀飯?!?/span>秦承華說,“我自己平時做事手腳麻利點,就把她的事順帶著干掉了,虧待了她,我心里過意不去……”秦承華隨手撫了撫頭頂已經花白的頭發。
每頓飯做好,秦承華先要把老姐的飯盛好,看著她吃完自己才能搶著吃上一口。“她的手不穩當,有時一頓飯能打掉三次碗。有時氣極了說她兩句她也不懂,老實人沒辦法?!?/span>
秦承華的丈夫是個瓦工,一直在外打工。“家里就我一個人服侍老姐。每次洗衣服時都要到她房間里到處找,很多次她把臟衣服、臟襪子隨手一卷都藏在床墊下的稻草里。大冬天的晚上,她有時忘了起夜,第二天一早我還得幫她去結冰的河水里洗臟褲子……”秦承華平瀾無波的話語掩飾了生活無數的艱辛和酸苦。
江光芝20多歲的時候,也有山外的人家來說親。秦承華很是糾結了一陣子,最后還是不放心,干脆對家里人說,只要這個家有一天還是她當著在,就不會把老姐嫁出去,那樣只會害了別人也害了她自己。就這樣,兩姑嫂在同一個屋檐下甘苦相依了近半個世紀的光陰。
“上半年諸佛庵鎮上二院的醫生來給他做體檢,說她有心臟病,給開了一些藥。我每天都得按時服侍她吃藥,大的藥丸她不愿意吃,只能把丸藥搗碎了,加點糖放小湯勺里一口一口地喂下去?!?/span>秦承華對老姐的付出從未想過有什么回報,就是純粹下意識地把她當成了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
“江家那媳婦真沒話講,對待她家大姑子從來沒有惡言惡話,吃穿換洗都是她一個人在忙。別說她倆一點血緣關系都沒有,就是對待自己的親老上人也沒人有她這么盡心?!贝迕皴X榮智大著嗓門說。
“哪天我服侍不動了,你們也要接著養”
一走進上谷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看到秦承華笑容可掬的相片貼在“鄉風文明、道德模范”頭一欄里。
上谷村計生專干汪謙榮說,江光芝是她的的結對幫扶對象。“江老太太算是分散供養五保戶,現在每月有580元左右的政府補貼,基本上能享受的政策村里都會考慮她的。前年的時候幫江老太太辦了精神殘疾證,一年有1000元錢藥補。按政策五保戶滿60歲就可能送到鎮上的敬老院里贍養。我們也和秦承華說過多次,她總是說自己能養活她老姐,就不給政府添麻煩了。”
“我還是不放心,老姐只有這么點高,人多了打飯都擠不上,沒人管她一天都過不好。還是我自己勞累些養活她算了?!?/span>秦承華對養活老姐的事很是執拗。
秦承華為人爽快,性格開朗,在她面前,似乎沒什么過不去的坎。“就是家里有個人牽掛著,走不開身,哪怕去小賣部買點油鹽腳步都要跑快些。怕她一個人在家跌倒了,或是開水燙了,一年到頭都放心不下?!睅资陙?,秦承華從未出過遠門,最遠的地方是到十幾公里遠的諸佛庵鎮買年貨。女兒出嫁多年,她是硬是連自己女兒女婿家都很少去過。“家里有人啊,走不掉?!?/span>
秦承華的兒子江從新今年45歲,在霍山一家企業上班。孫子15歲,成績很好,對家里老人都很孝敬。家風的傳承使得兒孫們對待家的這位不是親人的親人也從來不另眼相看,每次回來帶些吃食禮物,也是第一個先送到江光芝手上。
“去年過年,兒媳婦給我買了個老人手機,說家里兩個老人年紀都大了,要我們到哪去一定要把手機帶著,他們也隔三岔五打個電話回來給我們問個好?!?/span>
“你老姑在我們家已經養了三代了,哪天要是我服侍不動了,你們也要接手養活她到老才行?!泵看畏昴赀^節的合家歡飯桌上,秦承華都會把這話對兒孫們重新叮囑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