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姚思軍,男,漢族,1992年4月出生,退役軍人,中共黨員,六安市霍山縣衡山鎮上元街社區居民。
事跡簡介:2020年夏,退伍軍人姚思軍沖在抗洪一線,全力救援每一個群眾。當他被洪水沖走,三小時后被救時,還惦念著群眾安危。在家庭生活中,他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用寬闊的雙肩和勤勞的雙手守護殘疾的父親、中風的母親、年輕的妻子、年幼的孩子,為他們遮風擋雨。在疫情防控中,他主動請纓,到所在社區主動報名,成為上元街社區第一個報到的黨員志愿者,成為“最美的逆行者”。
正文:
7月18日,霍山縣24小時降水量居全國第一,大暴雨、特大暴雨造成洪水突襲、多地塌方、城區多地內澇,部分河道兩旁低洼地區群眾房屋進水、人員被困,亟待轉移,形勢緊急。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指揮下,霍山縣人武部應急排立即行動,果斷實施幫助群眾安全轉移?!邦I導,我們的一名同事被洪水沖走了!”正當大家都在但家廟鎮大河廠村爭分奪秒實施救援時,這個聲音出現的好像并不是那么合時宜卻緊緊揪著每個人的心,藍天救援隊立即進行搜救。
“我要活下去,繼續救人”
這名被洪水沖走的救援隊員叫姚思軍,男,28歲。2012年12月,姚思軍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和優秀士官;2018年12月,姚思軍退伍回到家鄉霍山縣衡山鎮上元街社區自主創業,并被編入縣人武部應急排。
7月18日下午1點左右,作為縣人武部應急排成員的姚思軍接到執行任務的電話,他的妻子對這類情況已經習慣,只是對他說了句:“注意安全!”他親了親一歲半的女兒,笑著說:“會的?!绷⒓醋叱隽思议T。黑云壓城、大雨傾盆,姚思軍和他的隊友們乘著沖鋒舟來到受災嚴重的但家廟鎮大河廠村,此時這里已是一片“汪洋”。由于臨近河道,這里的路面已積水2米多深,而當地的群眾卻被分散圍困在家中,救援任務十分緊急?!盃幏謯Z秒救援,必須確保一個群眾都不能有事!”雷雨交加之際,一輛輛沖鋒舟領著各自的任務奮力前行?!敖拥揭粋€群眾了,又接到了一家人!”好消息不斷從姚思軍和他同事的口中傳來。在接滿7人后,姚思軍所在的沖鋒隊將人員安全轉移到安置地,沒等一絲喘息,便返航開啟第二批次營救。此時已是下午6時多,天色已黑,雨勢卻越來越大,積水更是深不見底,沖鋒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意外悄悄發生了。
突然間,一股洪水如巨浪般涌來,沖鋒舟被沉重一擊,尾部隨水浪重重地撞上了路邊的燈柱,另一側被高高抬起,瞬間沖鋒舟翻了過去,一下子將所有人倒扣進水中,沉沉地壓了下去……“其余四人都離路面較近,只有我和姚思軍連著沖鋒舟被吸進了河道中,那里的水像龍卷風一般,一眨眼就把我們沖走了?!闭f起當時的經歷,張濤心有余悸的描述道,“我們拼盡了全身力氣向沖鋒舟游去,好不容易登上舟,隨浪‘飛奔’的沖鋒舟卻不聽使喚地撞上了迎面而來的橋,我順勢抓住了橋邊護欄,姚思軍卻掉進了涵洞,沒等我反應過來就消失不見了……”
張濤爬上岸后,立即向領導匯報了險情??h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立即趕赴現場,指揮調度,要求堅持生命至上,全力以赴營救落水人員。藍天救援隊緊急出動,尋找姚思軍!豆大的雨珠夾雜著霧氣,辨別方向都很困難,更別說尋人。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找到的希望越發渺茫。就在大家心情越發沉重之際,在一處電線桿上,發現了姚思軍被綁在上面,極度虛弱,奄奄一息。原來他被沖走后撞上700米外的電線桿,憑借著在部隊參加“海上救援”訓練演習的本能,他利用攜帶的救援繩索將自己捆在電線桿上,等待著同事的救援。暴風急雨中,救援沖鋒舟在洶涌的河水里又被打翻了兩次,幾經周折,直至晚上十點多才將他救起。
“我要活下去,我要去救人,天黑了還有很多人等著救援!”這是姚思軍被困三小時心里唯一的念想,可是早在參加救援時,他就忘了自己還有一個殘疾的父親、中風的母親、年輕的妻子和一歲大的孩子在點著燈熬著夜等他回家……
“我們看到他的時候,他鮮血直流,滿身擦傷,在三個多小時暴雨沖擊下,早已奄奄一息,嘴里還不忘喊著我要活下去,我要去救人,天黑了還有很多人在等著我們去救!”據應急排隊員介紹,姚思軍被抬上救護車時,體力已耗盡、神志也不太清楚了,但依然惦念著群眾的安危。目前,姚思軍的頭部縫了5針,現在正在醫院里接受治療康復。
當我們問到姚思軍為什么要這么拼命時,他平靜地說,“黨員是有義務的也是有責任的,特別是老百姓需要的時候(要沖鋒在前),畢竟受黨和國家教育這么多年了,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自己盡量能出力就出一把力?!?/span>
“不要急,慢慢來”
姚思軍在家也是一名出了名的孝子。他家共5人生活,父親在10年前出車禍,留下了右胳膊不能彎曲的后遺癥;母親于5年前中風,也留下了后遺癥;還有妻子和一個一歲半大的女兒,全家人的重擔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但是他毫無怨言,吃苦耐勞。
他說父母親住院期間他由于在部隊沒有辦法第一時間返回,至今仍感到心有愧疚。因此,他退伍回家后格外珍惜當下的時光,利用力所能及的點滴小事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情,特別是當自己成為父親這個角色之后,更能體會父母當初的不易。智能手機功能很多,但年邁的父母卻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閑暇時間,他就教他們開視頻、瀏覽朋友圈等等。
長年累月的辛勤勞作和日漸衰老的身體使父母親的記憶力大不如前,今天教給他們的方法,也許他們明天就忘記了。但是姚思軍很有耐心,就像小時候父母教他吃飯、穿衣一樣,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總是耐心地說“不要急,慢慢來”。
母親有中風后遺癥,需要特別注重血脂血糖和血壓,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防寒保暖,姚思軍牢記這些,每次降溫時都提醒母親多加衣。他對左鄰右舍更是熱心快腸,同村的人提起他總是贊不絕口:“思軍這孩子很優秀的,能吃苦,還孝敬父母,跟我們也很有禮貌,大家鄰里鄉親的有什么需要幫助他立馬就過來幫忙了!”
“我是黨員、又當過兵,我來!”
“姚思軍一直是我們社區先進的黨員模范,一直被村民們推選為村干部和大隊組長的后備人選?!鄙显謺泤莿傉f道,“今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初始,姚思軍是第一個主動請纓來社區擔當黨員志愿者的,他也一直堅守著自己黨員志愿者的崗位,在與其他同事交接班時,總是來得最早,走的最遲;在與群眾交流時,總是能夠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他將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與我們一起“走街串巷”,發傳單、播放小喇叭······他是真正的黨員先鋒!”每到關鍵時刻,姚思軍總是說:“我是黨員、又當過兵,我來!”
為了讓重點隔離人員居家隔離不隔愛,姚思軍不怕危險,在戴好口罩手套、與隔離群眾保持一定距離的基礎上,主動為居家隔離家庭送去米、面、菜等基本生活物資,最大限度的為居家隔離人員減少因隔離帶來的種種不便,傳遞出別樣的溫情。他還深入一線,進行走訪摸排,在疫情宣傳檢查點,對過往車輛逐一排查登記在冊,協助做好疫情排查、信息收集等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全力做好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力所能及的各項工作。
姚思軍是一名黨員,是一名退伍軍人,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兒子,一位丈夫,一名父親,他在用他的行動詮釋黨員的初心使命,他在用他的行動彰顯軍人的力量,他在用他的行動為他的女兒樹立榜樣。生活中的“小”角色往往被人遺忘,但在危難關頭總是他們挺身而出,乘風破浪的雨中逆行者,不怕危險,甘于奉獻,姚思軍和他的隊友們在雨中的身影是群眾們最安心的依靠,勇于擔當,迎難而上,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