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的院落、整潔的房間……走進汪孟云家中,她正在一邊給丈夫潘顯勝做按摩,一邊和他嘮嗑這兩天發生的新鮮趣事。癱瘓在床的丈夫不能附和她,大多時候總是面帶微笑地傾聽。簡陋的房間是他們一起生活幾十年的地方,處處流露著歲月的痕跡,卻也訴說著夫妻間相濡以沫的深情。在鄰居們的印象中,汪孟云性格樂觀,不怕吃苦。10多年來,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用無微不至的照顧,給予了丈夫幸福的生活。
飛來橫禍,丈夫突發疾病全身癱瘓
汪孟云和丈夫潘顯勝都住在霍山縣東西溪鄉余家畈村,年輕時相識,小伙子吃苦耐勞、善良樸實的品質打動了她。1991年,兩人步入婚姻殿堂?;楹蟮臅r光平靜而幸福,夫婦都在杭州一家乳制品公司打工,收入也不錯。天有不測風云,2013年的一次意外打破了生活的平靜,年僅43歲的潘顯勝突發腦血管疾病,經醫院搶救保住性命,但已完全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汪孟云一度無法接受,情緒消極。汪孟云看著丈夫,心里非常難受,彼時,家里還有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但她明白,丈夫能兩次從“鬼門關”挺過來,就是天大的幸事。她暗暗告訴自己,只要她還在,這個家就沒有散,這次要換她來守護這個家。從醫院回家,汪孟云悉心照料起丈夫的飲食起居。每天,她耐心地幫丈夫洗臉、擦背、喂飯。潘顯勝全身癱瘓,長期躺著會長褥瘡,汪孟云就定時為他翻身、清洗、按摩。丈夫大小便不能自理,每當大便時,汪孟云便將丈夫抬起來,雙腳放在桌子上,下面放一個塑料桶,用手摳丈夫的大便。為了幫助丈夫排解煩悶,她每天堅持用瘦弱的身軀顫顫巍巍將丈夫扛上輪椅,推著他出去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周邊的風景,和他講述一些生活瑣事,雖然丈夫并不能回應,但她還是樂此不疲。
10多年如一日的照顧,丈夫的氣色和健康狀況逐漸改善。在母親堅強樂觀的態度的影響下,兒子潘振衛也非常懂事爭氣,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結婚后的小倆口選擇在“杭州儒之堂”務工,收入逐漸可觀。2014年初,孫女潘紫馨出生,孫女一歲后便交給了汪孟云在老家照顧,小家伙的到來讓整個家庭增添了很多喜氣。
暖心幫扶,干群連心共度艱難時光
為給丈夫治病,這個小家庭前前后后花了近80萬元,這掏空了夫妻倆辛苦多年的積蓄,還欠了很多的外債。待丈夫情況穩定了,他們回到了余家畈村。為維持家庭的日常開銷,汪孟云一人耕作了家里2畝多地。農忙時,她天不亮就出去干活,鋤地、施肥、種菜、澆水,別人家重活都是男勞力干,但汪孟云只能單槍匹馬,還要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為補貼家用,她經常在地邊多種些南瓜、豆角等,到市場上去賣,增加些經濟收入。
了解到汪孟云的家庭情況,余家畈村委會非常關心,積極爭取政策上的支持,2014年潘顯勝戶成為余家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潘顯勝、汪孟云、潘紫馨三人為農村B類低保,每人每月享有低保補貼。村干部積極幫助辦理了一級殘疾證,現在每年潘顯勝還有1520元的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成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后,潘顯勝在霍山縣醫院做完手術,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扶貧補充保險等報銷大部分費用后,自己只花了3萬8千多元?!耙皇屈h的精準扶貧、健康扶貧政策,我們這個家庭光是常規的治療都負擔不起?!蓖裘显票硎?。2016年茶園低改政策實施以來,汪孟云家的4畝茶園每年還有1200元的政策補貼,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茶春季時,汪孟云每年還有6000多元的收益。做為汪孟云的幫扶人,霍山縣畜牧中心副主任王福經常來到汪孟云的家中,關心潘顯勝的健康狀況,幫助照顧他翻身、按摩,積極聯系醫院進行康復治療。有時還幫忙做一些繁重的農活,跟汪孟云宣傳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細心的王福發現,汪孟云對養家禽頗有心得,家里的幾只小雞小鴨個個健碩,考慮到當前政府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養殖獎補,便鼓勵她擴大養殖規模,這無形中為汪孟云指出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勤勞務實,共譜美好生活新篇章
“咯咯咯,咯咯咯”伴隨著一聲聲吆喝,成群逐對的小雞撲騰著翅膀爭先恐后地搶食著主人投喂的糧食,后院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打掃雞舍,投喂小雞和小鴨,這是汪孟云每日早晨起來必做的工作之一。每天后院的圈舍嘰嘰喳喳個不停,好像是為她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紅火日子唱出的一首贊歌。隨著養殖經驗的積累及幫扶政策的向好,汪孟云嘗試擴大養殖規模,從一開始的十幾只雞苗鴨苗逐漸增加到如今的100來只。她在家附近圈了一塊地,做了一個柵欄,平時雞就散放在里面。她還自己種植玉米,用玉米等粗糧喂養來保證雞的肉質鮮美。知道汪孟云養的雞鴨肉質好,年底的時候,家里的親戚、周邊的鄰居早早地便把這些土雞、土鴨預定了,汪孟云也不愁銷路。10多年來,汪孟云她無怨無悔、默默付出,辛勤的努力使家庭漸漸平穩安寧了下來,越來越有了溫馨的模樣。在汪孟云的言傳身教下,孫女格外乖巧懂事。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潘紫馨,可以幫忙照看爺爺,看到爺爺在床上有些抽筋,會急忙喊在外忙活的汪孟云回來喂藥。一家人生活雖然過得辛苦一些,但家中卻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2017年,潘振衛小倆口在“杭州儒之堂”長年務工收入穩定,通過“兩評議兩公示一公告”,汪孟云戶穩定脫貧。脫貧后,汪孟云戶每年家庭收入均能穩定達到10萬元以上,屬于余家畈村“明星脫貧戶”。汪孟云通過勤勞的雙手,用力譜寫出一部美好生活新篇章。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下,我們的小家庭才得以挺過那段艱難的時光,有現在的光景。以后的日子,我要讓這個家更加圓滿、溫暖幸福!”10多年的堅守,讓汪孟云的這句話變得那么有力,那么溫暖?!皥套又?,與子偕老”,這是夫妻間最浪漫的承諾。她叫汪孟云,她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干出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句最動人的老話,她也用行動感動和鼓勵了身邊無數人。(東西溪鄉 夏穎)